雖然我已經開始這份工作四個月,就當作一個總結和開始吧!
直到同樣的錯誤犯了兩次,第二次還不自知,直到老闆念起同樣的話,才開始想起來,並且一直想著,為了讓自己記著錯誤,那天是放長假前一天,老闆氣歸氣還是發了全勤獎金,我把它放在信封放在抽屜,不敢花,也不打算花。
回想這四個月犯的錯誤:
動作太慢
沒有排好客人的順序
上傳沒有告知老闆(犯兩次)
承上,和老闆沒有默契、誤解她的意思(有代溝)
想得不夠周延
算錯帳
我一直覺得這份工作不適合我,至少是正值23歲的我,因為它很安逸,沒甚麼挑戰性,一切就是駕輕就熟,覺得這工作適合進入社會快要退休來做,它也沒有發展性。
直到放長假前,我又犯了同樣的錯,我開始在想這份工作到底適不適合我,我覺得有太多細節我沒辦法記住,而且我不是本科系,有時總有點心虛,想了種種不適合原因,開始排斥上班,但自己也沒有甚麼專業能力,還是得繼續做下去。
直到放長假前,我又犯了同樣的錯,我開始在想這份工作到底適不適合我,我覺得有太多細節我沒辦法記住,而且我不是本科系,有時總有點心虛,想了種種不適合原因,開始排斥上班,但自己也沒有甚麼專業能力,還是得繼續做下去。
值得高興的是,和同事處得不錯,互相掩護,多數是她幫我,提了說我想作幾年就走,我阿姨說如果是她就會想做這份工作,同事以為我要準備離職,一直緊張叫我不要走(有大半原因是她不想跟我阿姨共事)。
和同事最大的不同是她能夠在上班時間把事情做完就會做完,我則是可以帶回家做沒關係,因為我覺得我趕著做完,通常都不太妙會出錯。相同點是除非不得已,不然不會讓對方分擔自己的工作。
這四個月老闆也常指出:我和她有代溝,會溝通不良,叫我要改進,我檢討後,想到了兩個點:第一個我常聽錯她說的話、第二個她常常一次給了太多充滿細節的資訊,聽錯這個我自己要改,後者我還在想辦法。
總之經歷這個長假,我決定要認真的做好這份工作,每件事都要小心翼翼對待,預計做個二到三年,同時間也想精進自己的語文能力和專業,就像老闆說的和客人的應對進退,如果處理得宜就好,簡言之就是要學會和客人溝通,這份工作沒有規則,卻處處是規則。
總之經歷這個長假,我決定要認真的做好這份工作,每件事都要小心翼翼對待,預計做個二到三年,同時間也想精進自己的語文能力和專業,就像老闆說的和客人的應對進退,如果處理得宜就好,簡言之就是要學會和客人溝通,這份工作沒有規則,卻處處是規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